每年9月份,新生入园是幼儿园一项重要的工作。当孩子踏入幼儿园后,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会让他们产生不安。幼儿对父母或照看者有着强烈的依恋感,与父母分离会使他们产生“分离焦虑”,出现情绪波动,哭闹不安,甚至不愿与老师和小朋友交往等现象。个别幼儿甚至几个月后情绪仍难以稳定。
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帮助他们缓解适应难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幼儿面对新环境的表现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1️⃣ 跟随型:有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会紧紧跟随第一个接他的老师,这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印刻现象。这是一种依恋转移,但如果这个老师不在,她就会哭闹,情绪激动。
2️⃣ 茫然型:这种类型的幼儿常常表现出一脸茫然,不知道玩什么、看什么,不爱讲话,坐着不动,接着会突然哭两声,随后又东张西望。
3️⃣ 暴躁型:这一类型的幼儿表现特征是哭声尖锐、连哭带打,非常激烈,甚至拉开门向外跑。这样的幼儿通常个性较强,可能是因为在家里呆的时间较多,接触外界较少。
4️⃣ 沉默型:这一类型的幼儿很沉默,不哭不闹,但这并不意味着适应良好,实际上这是另一种适应困难的表现。
5️⃣ 粘人型:这一类型的幼儿,特别是女孩,通常非常喜欢依附于他人。
展开剩余54%6️⃣ 嘟哝型:这一类型的幼儿嘴巴里嘟哝个不停,常常询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啊”。
幼师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呢?对于跟随型、粘人型和茫然型的幼儿,老师需要多观察他们的心理活动,允许幼儿跟随自己,陪伴他们,逐步过渡到独立等待。同时,老师应不断提供新的刺激,让孩子有事情可做,例如阅读书籍、玩玩具、整理积木等。
面对嘟哝型幼儿,老师应明确告诉他们:“妈妈一定会来接你。”多一些身体接触可以带给孩子安全感。对于暴躁型幼儿,哭闹是一种宣泄内心紧张情绪的方法,教师可以等哭闹程度减弱后再进行交流,而不是直接教育他们。沉默型幼儿则需要老师的引导,帮助他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在幼儿入园的过程中,幼师应避免以下几种常见错误:
❌ 关门关窗:许多老师在接到孩子后会将教室的门窗关上,然而,这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应留一小扇门开着,以免造成压迫感。
❌ 忽视孩子:老师的目光往往集中在哭闹的孩子上,忽略了那些不哭不闹的孩子。应合理分工,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注。
❌ 恐吓孩子:面对哭闹的孩子,恐吓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应采取安抚措施,帮助他们缓解情绪。
❌ 强立规矩:刚入园的孩子没有规则意识,急于立规矩只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感。应通过游戏和故事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
通过有效的指导和陪伴,幼师能帮助幼儿顺利适应新环境,减轻他们的焦虑,让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更加愉快和充实。
人人操盘配资,北京配资网,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