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渔政执法人员巡查长江沿岸钓鱼现象。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人民网武汉7月1日电 (记者郭婷婷)长江十年禁渔以来,垂钓人员的行为如何进一步规范?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以政府规章形式规范长江流域垂钓行为。《武汉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垂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7月1日正式实施。
立法护航长江生态修复
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五年来,武汉段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江豚频现、鳤鱼重现成为常态。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玉珍在6月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武汉市垂钓者近百万,长江流域垂钓人员超三千万,违规垂钓导致的生态破坏问题日益凸显。“近期查办的涉渔案件中,违规垂钓占比达三分之二,亟需通过立法织密保护网。”
《办法》创新构建“两江四湖”监管体系,将武汉市150.5公里长江干流、72公里汉江干流及武湖、鲁湖、梁子湖、牛山湖4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纳入重点管控范围,明确禁止一人多杆、一线多钩、多线多钩垂钓;禁止使用探鱼设备、无人机(船)等辅助装置工具垂钓;使用有毒有害饵料、窝料和添加剂;禁止使用泥鳅、鱼虾等水生生物活体作为饵料、窝料等6类行为。
同时,禁止使用船、艇、排筏等水上漂浮物垂钓,禁止在武汉长江、汉江桥梁上垂钓。还特别规定误钓中华鲟、江豚等珍稀物种须立即放生,钓获外来入侵物种则严禁放流。
武汉渔政执法人员巡查长江沿岸钓鱼现象。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多元共治守护母亲河
《办法》强化跨部门协同,由武汉市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监管,公安重点打击“电毒炸”等非法捕捞,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水源地禁钓管理。该市已建立74名江段长、343名岸线长划片包干机制,159路“渔政天网”实现24小时智能监控。
王玉珍呼吁:“长江保护需要全民参与,期待垂钓爱好者成为生态保护的民间哨兵。”
据悉,武汉市还将围绕“江豚回归江城”计划动态优化禁钓区划定,持续完善“人防+技防”监管体系,确保十年禁渔取得更大成效。
武汉渔政执法人员巡查长江沿岸钓鱼现象。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长江流域首个公共垂钓服务平台发布
《办法》实施后,钓友如何才能合规垂钓?
发布会同步上线长江流域首个政企民联动智慧平台“汉钓通APP”。该平台集成电子钓点导航、禁渔区实时预警、渔获登记等功能,通过“垂钓服务—执法监管—生态保护”闭环管理,为百万钓友提供合法垂钓解决方案。武汉投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已收录全市安全钓场信息,将引导垂钓活动从天然水域向规范场所有序转移。
人人操盘配资,北京配资网,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