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集中强降雨及山洪叠加影响,吉林省集安市遭遇水灾汛情。短时强降水导致当地道路、房屋、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遭受不同程度损毁。汛情发生后,集安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随着水情逐渐退去,当地迅速开展灾后恢复工作。
\n公开信息显示,集安是吉林省辖县级市,由通化市代管,地处长白山西南麓。集安有400多年的人参栽培历史,被誉为“人参之乡”,“集安清河野山参”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n7月24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了解到,受到此次水情影响,多户参农们辛苦种植的人参地过水,被厚厚的淤泥杂物覆盖、参棚损毁,体量较大的种植户损失几十万元。“这场突降的大暴雨,让种植4年的西洋参被席卷一空。”有集安市参农说。
\n据集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消息,受副高后部切变影响,7月20日17时-21日02时集安市出现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平均过程降水量67.2毫米,其中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台上镇双岔村,达169.3毫米。且降水仍将持续。 市防指决定于7月21日3时升级为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n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集安市区受洪水影响较小,主要灾害集中在周边乡镇。从集安市向南方向行驶,约60公里可抵达清河镇,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沿路两侧就可以看到大片田地倒伏,房屋受损。
\n“虽然之前也曾经在汛期涨过水,但是这么严重的还是头一回。”清河镇前进村居民老黄告诉记者。因下暴雨,当地出现山洪,清河镇多个村子受影响。老黄介绍,“集安市属于山区市,周边的村屯则在更深的山里,这山上水来得太急了,受水流冲刷,清河镇多处房子出现不同程度受损情况,墙壁也出现多处裂纹的情况,好一些的状况屋里也都进水,家具被泡了。”
\n随着洪水的逐渐消退,目前集安市正在抢修电力、通信、水毁道路,同时进行清淤、消杀等工作。受大雨、山水和湍急河流冲刷,清河镇通往大川村的一段乡道被冲毁受损。7月22日雨停后,当地进行抢修,仅用一上午的时间抢通通道。
\n据吉林日报消息,汛情发生后,集安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市共启用安置点11个,集中安置496户1276人,累计转移安置1419户3504人。灾情险情出现后,该市组织力量赶赴一线抢修道路、电力、通讯等重点设施,共出动人员3674人、车辆735辆、冲锋舟6艘,现已清理塌方136处、抢修道路34处,修复通讯基站659个。针对断水断电断网的镇、村,组建救援队、医疗队、消杀队赶赴现场,目前所有受灾失联村道路全部抢通。
\n上述村民老黄告诉记者,近几日政府部门一直在组织人员进行清淤、电力以及道路的抢修等工作,村子里现在能看到部分工程车在进行清淤。
\n除政府工作人员外,居民们也自发帮助周围村镇居民清淤,洪水消退后很多房屋内也有着厚厚的淤泥,一些家庭只留老人在家中,这些老人没有能力清理,所以村民们互相帮助进行清淤消杀。
\n洪水过后的对比参地被冲毁。图片来源/受访者
\n另有多名村民发布的视频显示,洪水过境后,原本整齐的人参棚被泡在积水中,部分则被冲毁,视频配文“人参都被冲走了,参农的心酸”。评论区里,网友也纷纷诉说着自家的损失,同时也互相鼓励,“几年的付出就这样打水漂了” 、“加油,陌生人” 。
\n村民老黄告诉记者,在清河镇超过20%居民都以种植人参为生,部分种植在靠近河边或地势低的参地出现受灾情况。
\n公开资料显示,集安市清河镇及其周边乡镇位于老岭山脉北麓,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特别适合人参生长,是世界优质人参重要原产地,有悠久的人参种植历史,素有“人参之乡”的美誉,“集安清河野山参”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n天桥村村民晓艳说起自家亲属的遭遇:“我哥家用三四年种的人参,就这样被大水冲走了。” 其哥哥家种植的1000多棵、面积达三十多亩的西洋参,损失至少有十几万元。晓艳说,在当地,其他参农损失少的几万元,体量较大的种植户损失几十万元。
\n晓艳感慨道,西洋参的种植周期长达三四年,而且非常“娇气”,不好伺候,参农们就像照顾孩子一样,天天在地里忙碌,拔草、浇水、打药,挣的每一分都是血汗钱。
\n村民老黄介绍,人参一旦被水浸泡,几乎没有补救的办法。人参埋在地下,土壤被水泡过以后,再叠加夏季的高温,很可能就在5天左右就开始腐烂了。
\n另一位参农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他种植的参棚同样被冲毁,地块也被淤泥覆盖,重新种植还需要进行整备。他表示,如果不选择外出打工,依然想继续从事人参种植这一行,但需要再投入一笔资金。他表示:“这是天灾,谁也没办法预料,只要人没事就好,日子还得过,相信风雨过后就是彩虹。”
\n上游新闻记者 张莹
人人操盘配资,北京配资网,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