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三体式桩吗?很对人会通过习练这个招式去增加自己的功力,但其实有一个方法比这个更简单还易学。
这个方法就是顶砖功,这并非简单的 “练力之法”,而是通过精准调控身心,循序渐进培育 “整劲”、体悟 “明暗劲” 的经典法门,既契合传统国术智慧,又适配现代习练者需求。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那么这个“顶砖功”究竟如何才算标准呢?
顶砖功的核心在于 “以形导气、以气催劲”,习练门槛低却蕴含深意。此功法无需复杂器械,仅需数块砖头、一方小空间即可上手,但其精髓绝非 “比拼蛮力”,而是通过规范姿势与意念调控,让身体逐渐建立 “力的传导通道”。
具体习练时,需以拳眼朝上的姿势(类截拳道日字冲拳式)将砖头顶于墙面,双脚呈前后开立的警戒式,非顶砖手或自然下垂,或掌心朝下轻贴丹田。
习练顶砖功,需恪守三大关键要领,这也是区别于普通力量训练的核心所在。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其一为 “身形要正”:需保持 “头顶悬、脊椎中正、尾闾微坐”,脚与墙的距离以顶砖时身体不前后倾为宜,这正是太极 “身法如松” 的体现,若偏离此要领,便成 “无魂之操”,难有养劲之效。
其二为 “膝盖如弓”:需遵循 “似曲非曲、似直非直” 的准则,避免猛力挺直导致气血阻滞,这与太极 “松活弹抖” 的发力逻辑一脉相承。
其三为 “呼吸自然”:摒弃刻意憋气,以匀长呼吸配合动作,让气息与力的传导相协调,这是 “以气养劲” 的关键。
太极顶砖功的核心价值,在于引导习练者体悟 “明暗劲” 的层次与转换,而非追求砖头数量或支撑时长。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初练阶段属 “明劲” 范畴,习练者常会经历肌肉酸麻、全身僵硬的过程,此时需凭借毅力坚持 —— 这并非 “熬筋骨”,而是身体逐渐适应 “力的整合” 的必经之路。
待度过此阶段,习练者会慢慢察觉 “手与肩相连、肩与身相融”,力的传导不再局限于局部,而是逐渐形成 “全身一体” 的整劲,这便是 “明劲上身” 的标志,也是国术与普通体育训练的本质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太极顶砖功中,“砖头松动下坠” 的瞬间恰是 “长功夫” 的关键节点。切勿将砖头捆扎包裹,当感应到砖头松动时,不可用另一只手复位,而需以顶砖手持续发力,延缓砖头下坠速度。
在此过程中,习练者能逐步体会 “力的节节贯穿”:从最初的手部发力,到肩、背、腰、腿的依次联动,最终形成 “从拳到脚” 的完整力链。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若能长期坚持,当某天感受到 “全身通透、力能聚于一点”,便意味着对 “暗劲” 的体悟已初步形成 —— 此时并非追求 “一拳制敌”,而是掌握了 “以巧力代蛮力” 的核心,这也契合太极 “以柔克刚、以巧胜拙” 的理念。
若习练者了解《太极拳二十四法》《九要论》等经典,可在度过基础阶段后,将典籍中的 “身法要领” 融入实践,如 “松肩沉肘”“含胸拔背” 等,让功法与理论相互印证,更高效地提升 “劲的质量”。
许多人执着于 “神功大法”,却忽视了这类 “贴近日常” 的传统功法,实则老前辈早已将国术核心留在 “眼皮底下”,关键在于习练者能否沉下心体悟、坚持实践。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习练顶砖功,不仅能增强身体协调性与 “劲的掌控力”,更能让习练者在过程中领悟 “身心合一” 的智慧。只要遵循要领、循序渐进,便能在传统功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 “养劲之道”,真正体会太极 “以武养身、以武养心” 的深层价值。#记录我的20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人人操盘配资,北京配资网,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